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取自2005/7/12工商時報-----

數位學習從2000年開始蓬勃發展後,數位內容與教材市場並不如預期快速成長,反倒是經過幾年課程e化經驗後,大家對傳統的訓練模式的學習效果產生懷疑。

  美國企業數位學習大師Jay Cross就提出幾個突破的新口號:「訓練不是個事件(event),而是過程(process)。」「學習不在於內容,也不在於結構,而是鍛鍊成神經迴路(forging neural link) 的過程。」這個說法隱約透露,企業目前投資最多的部分是在訓練本身,卻很少著墨在訓練後強化學習效果的活動,明顯有讓先前的投資浪費的味道。

  今年1月份美國教育訓練與發展協會(ASTD)出版的「Training a nd Development」雜誌中的《第三階段的承諾》 一文,更對訓練是個過程的看法,做出深入分析。作者把訓練過程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包含訓練前所有準備活動,例如指定書籍與文章的閱讀、問卷填寫、資料收集等。第2階段是指訓練本身,可能是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的訓練課程,它可能是在教室舉辦,或線上學習、同步會議,也可能是混成學習。第3階段從訓練結束後開始,包含所有後續的強化學習效果的活動。

hho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想買一台新的數位相機,但被一堆記憶體規格搞得七葷八素。

在網路上找到一篇詳細的介紹,文章如下:


(以下文章取自DVworld 討論區http://www.dvworld.com.tw/forum/dvforum/home.php)


hho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半導體產業發展基石的摩爾定律至今以屆滿40周年,但此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並非摩爾 (Gordon Moore) 一人的洞見,其實早在1960年,電腦科學家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 就提出類似的觀察,摩爾甚至還聽過他演講。 在電腦業界英格巴特的名聲十分響亮, 他發明除了電腦滑鼠,還是許多新技術的先驅,對個人電腦產業與網際網路發展有著 舉足輕重的影響。
摩爾與英格巴特同為矽谷文化的傑出代表。摩爾除了準確預測出 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晶片體積縮小化工程的最大推手。英格巴特則是電腦網路世界 的設計師,他相信電腦運算可以擴大人類心智的力量。 最初摩爾用五項數據來推估 七年後的電晶體數量,預測時間只到1975年,他預言屆時一枚晶片上電晶體數量最多 可達6.5萬個;40年後,一枚記憶晶片的電晶體容量已超過10億個。
英格巴特對電腦網路世界的夢想在1968年變得更具體,當時美國國防部贊助的舊金山電腦展,首次出現 滑鼠、視訊會議 等新科技讓人大開眼界。
2001年時媒體訪問英格巴特,他提出他是憑著晶片體積會愈來愈小的信念,才會著手設計互動電腦系統。 早在1950年英格巴特 就想像未來的電腦世界會將是網路相連,他雖然不知道要如何實現夢想,但隔沒多久就 找到答案。 1959年積體電路問世,啟發英格巴特思考縮小積體電路的問題,以他的 電子工程背景,英格巴特知道縮小積體電路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並把他構想發表在專業 雜誌上。1960年2月,他應邀在費城國際電路會議(ICC)發表演說,內容即是如何縮 小晶片體積。 英格巴特獨特的見解令摩爾印象深刻,雖然摩爾不記得是在哪個場合聽到 英格巴特的演講。但摩爾說:「我記得英格巴特問道,如果房間裡所有東西都膨脹成 十倍大,我們是否會察覺有何不同?接著他說吊燈可能掉下來!」 擷取至【2005/04/19 經濟日報】

hho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在工作中會問主管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
為什麼呢?一個可能是公司給予的訓練及權限不夠,另一個可能是主管事必恭親。
每個人天天都在成長,但不見得時時學習。有人會定出SOP一切照著做就好了,那只是一種方法,當SOP中沒有的就靠經驗,什麼是"經驗"?
"經驗"是長時間處理意外問題的累積,我們要說因為當時的時空我們如何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如果換成是怎樣的情況,我們要如何做。
其中有思考、判斷、計畫、選擇、處理、改變、情況模擬…等。

hho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參和白果(也稱銀杏),可以治療注意力不集中
初步研究報告已刊載於「心理暨神經科學」期刊中。
加拿大卑詩省那奈謨藥物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用人參及白果等草藥提煉的綜合性藥物對治療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病症似有效用。

在研究中,注意力不集中病症病童在服用人參和白果提煉藥物後,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完全消失。不過,他們的一項更廣範的研究報告可以於明年春天完成。

hho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