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發展基石的摩爾定律至今以屆滿40周年,但此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並非摩爾
(Gordon Moore) 一人的洞見,其實早在1960年,電腦科學家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
就提出類似的觀察,摩爾甚至還聽過他演講。 在電腦業界英格巴特的名聲十分響亮,
他發明除了電腦滑鼠,還是許多新技術的先驅,對個人電腦產業與網際網路發展有著
舉足輕重的影響。
摩爾與英格巴特同為矽谷文化的傑出代表。摩爾除了準確預測出
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晶片體積縮小化工程的最大推手。英格巴特則是電腦網路世界
的設計師,他相信電腦運算可以擴大人類心智的力量。 最初摩爾用五項數據來推估
七年後的電晶體數量,預測時間只到1975年,他預言屆時一枚晶片上電晶體數量最多
可達6.5萬個;40年後,一枚記憶晶片的電晶體容量已超過10億個。
英格巴特對電腦網路世界的夢想在1968年變得更具體,當時美國國防部贊助的舊金山電腦展,首次出現
滑鼠、視訊會議 等新科技讓人大開眼界。
2001年時媒體訪問英格巴特,他提出他是憑著晶片體積會愈來愈小的信念,才會著手設計互動電腦系統。 早在1950年英格巴特
就想像未來的電腦世界會將是網路相連,他雖然不知道要如何實現夢想,但隔沒多久就
找到答案。 1959年積體電路問世,啟發英格巴特思考縮小積體電路的問題,以他的
電子工程背景,英格巴特知道縮小積體電路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並把他構想發表在專業
雜誌上。1960年2月,他應邀在費城國際電路會議(ICC)發表演說,內容即是如何縮
小晶片體積。 英格巴特獨特的見解令摩爾印象深刻,雖然摩爾不記得是在哪個場合聽到
英格巴特的演講。但摩爾說:「我記得英格巴特問道,如果房間裡所有東西都膨脹成
十倍大,我們是否會察覺有何不同?接著他說吊燈可能掉下來!」
擷取至【2005/04/19 經濟日報】
- Apr 19 Tue 2005 19:12
摩爾是怎麼提出 “摩爾定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