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取自2005/7/12工商時報-----

數位學習從2000年開始蓬勃發展後,數位內容與教材市場並不如預期快速成長,反倒是經過幾年課程e化經驗後,大家對傳統的訓練模式的學習效果產生懷疑。

  美國企業數位學習大師Jay Cross就提出幾個突破的新口號:「訓練不是個事件(event),而是過程(process)。」「學習不在於內容,也不在於結構,而是鍛鍊成神經迴路(forging neural link) 的過程。」這個說法隱約透露,企業目前投資最多的部分是在訓練本身,卻很少著墨在訓練後強化學習效果的活動,明顯有讓先前的投資浪費的味道。

  今年1月份美國教育訓練與發展協會(ASTD)出版的「Training a nd Development」雜誌中的《第三階段的承諾》 一文,更對訓練是個過程的看法,做出深入分析。作者把訓練過程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包含訓練前所有準備活動,例如指定書籍與文章的閱讀、問卷填寫、資料收集等。第2階段是指訓練本身,可能是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的訓練課程,它可能是在教室舉辦,或線上學習、同步會議,也可能是混成學習。第3階段從訓練結束後開始,包含所有後續的強化學習效果的活動。

  對於企業在訓練各階段所投入的經費比例,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資料可查考,但依據美國專家的粗估,企業在第1階段投入約15%的費用,第2階段投入約80%,第3階段則只有5%,甚至更少。1988年,美國L.M. Saari等人所寫的「美國企業管理訓練實務調查」報告裡,也明確指出訓練後的追蹤活動稀少,目前企業絕大部分的訓練經費都花在第2階段,但真正能讓訓練達成學習者行為的改變,或工作績效改善的,卻是第3階段。

  據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前研究部主任Brent Peterson的報告,每一訓練階段對於最終學習成效的價值,和企業投入訓練經費的比例大相逕庭。前述所講的第1階段,最終成效的貢獻度是26%,第2階段則有2 4%,出人意外的是,企業投入最少的第3階段的貢獻度卻最大,達到 50%。這個階段在企業內部常常是放牛吃草,所分配的經費和注意力都最少,是個長久被忽略的領域。
  網際網路發明以前,也就是20世紀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溝通不容易,以致難以進行第3階段的活動,但現在進入21世紀,即時通、電子郵件、討論區、網誌或網站等,都可作為老師、HR人員或主管進行後續教導與追蹤的工具,但很多人還是延續著上世紀的訓練習慣來教與學,以致未能發揮學習科技的最大功效。目前美國有些先趨開始改變,把訓練延伸到第3階段,例如美國的創意領導中心(Center f or Creative Leadership,簡稱CCL ),在今年春天開始課程後的輔導服務。
  訓練是個過程,第3階段卻是關鍵時刻,因此企業的訓練中心對第 3階段的投資與經營,將會決定未來長期勝負,學習者也該有心理準備,訓練不再是幾天的充電與渡假活動,而是扎扎實實新行為與習慣的養成,須要後續投入時間、恆心與毅力來深化。(作者為卓睿企管公司顧問) 【鄒景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o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