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班的途中,看到一場車禍,希望傷者能早日康復平安。
人生的道路起伏波折、風雨崎嶇,難有人可以平順一路領先。有人可以跌倒再起,也有人倒後不起,有人彎道超車,也有人彎道被超。
這條道路已走很長一段,我相信後面還有2/3的路要繼續,起步、跟隨、落後、加速、減速、失速、跌倒、翻倒、蹣跚、失落、放棄、再啓、超越、被超越、領先、均速、結束…。加油!
<<節錄“沈榮欽專欄:「彎道超車」的理論與實際”,觀後的胡言亂語 >>
賽車賽時,在馬力與級別差不多時,落後者在直道上是很難超越的。但在轉彎時,前工減速過彎,落後者就有搶進超越的機會,這稱為「彎道超車」。
而在國家或企業競爭來說也是這樣的,在落後時投入資源就可能超越嗎?這是一困難且又不確定性的。如2002時政府推動的“兩兆雙星計畫”,最後是投入預算,倒了企業,讓出市場。落後者憑信念大量投資,就認為能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錯誤的信念往往帶來的是資源的浪費,而未能超越。
但領先的雖有優勢,也有其劣勢,因此落後者難以超越領先者,並非如此。
企業贏家的優勢在於可以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搶先以較低的成本生產產品,以及獲取市場先期較高的利潤;而劣勢在於通常必須付出較高的研發成本,以及較高的生產與行銷費用。較高的研發成本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領先者身處技術前端,研發新技術與新產品的不確定性較高。較高的生產與行銷費用則是來自缺乏前例,企業必須自己嘗試各種可能;而落後者往往可以觀察領先者的經驗,模仿成功的前例,而避免已被證實的錯誤,甚至搭領先者廣告的便車,省去一筆行銷費用,以較低的成本達成相同的目的。雖然早期的豐厚利潤給領先者帶來優勢,但是卻沒有永遠領先的。
主流設計是指產品架構廣為競爭者、消費者、供應商與互補產品廠商接受,其他競爭者必須採用此種架構,才能夠為市場所接受。
在主流設計出現之前,產業內會存在各種創新,雖然少數創新可以獨立存在,但是多數的創新都會變成某些架構的一部分,決定不同元件、零件或部件之間的關係。並非最先進的創新就會勝出成為主流設計,例如各位手機或電腦上的英文QWERTY鍵盤,就是當初因應打字機技術不成熟,為了避免打字過快讓字母鍵卡住,而刻意設計出來的。因多數人已經習慣這種鍵盤,即使今天有設計出「增加」打字速度的鍵盤,也無法成為主流設計。
主流設計出現前後,創新的類型與速度也十分不同。主流設計出現之前各種創新組合百花齊放,有時會出現天馬行空的產品,不確定性極高,沒有人有把握最後何者會成為主流設計。這時的領先者未必會成為最後贏家,有時過度投資於公司設計架構的產品或創新,反而有了包袱,因為一旦自家設計成為「過時」,原先的優勢將成為劣勢。在這時的落後者,只要最後能夠貼緊主流設計,往往能夠一舉超越領先者,實現彎道超車。
一旦主流設計出現後,產業的設計創新將轉變為製程創新,這時落後者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於主流設計的開放性。如果主流設計的開放性高,需要專門的投資較低,落後者可能因為製程上的創新,而在所謂的「不同賽道」上彎道超車。產業經歷劇烈的重整,大多數科技產業廠商的數目會快速下降,那些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的廠商會破產或是為其他廠商併購,只剩下少數的大廠,以漸進的方式緩慢的創新,這時大家比的變成專業製造能力,那些能夠實現專業化、規模經濟或是範疇經濟的廠商,會實現彎道超車,成為最後的贏家。
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機會,也就是形成“機會的彎道”,這些機會的彎道”也許稍縱即逝,但是能夠在不同機會的彎道”以不同能力競爭,才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否則在錯誤的時機以錯誤的方式競爭,即使投入再多的資源,可能就只是彎道翻車或撞車了。
留言列表